前几周公司小伙伴 @达西分享了她和闺女在大阪的毕业旅行,全程由 14 岁的孩子主导,从订酒店到查路线,到每天去哪吃饭、几点出门,虽然动辄鸡飞狗跳,但最后娘俩都觉得前所未有的舒心带劲儿!(详情请戳� �中考后带娃旅行,状况百出却被夸 " 最完美 ")
后台家长果然炸了锅:"我连自由行都怵,更别说让娃主导!""我家娃不添乱就不错了,哪敢放手?"
别说大家了,就连达西身边的朋友也都不理解她心怎么这么大,娃又怎么能这么猛。
她说,其实答案特简单:所谓 "娃能扛事",从来不是突然学会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 "让她试试" 里练出来的。
所以今天继续把主场交给她,好好听她讲讲她是怎么从 "路痴妈" 变成 "甩手掌柜" 的 ——
说起来这趟远行好像挺心血来潮的,但事后仔细回想,其实之所以这么敢想敢干,可能因为从娃很小时候,我就一直坚持让她和真实的生活交手吧!
首先啊,我一直有个执念:会过日子、会在生活里找乐子,跟会做题、会考试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所以我家娃从小就没被圈在 "只读书" 的小圈子里,而是跟着我扎进各种真实的生活场景里 "摸爬滚打"。
不光是去超市挑零食、菜市场看五颜六色的蔬菜这种孩子喜欢的地方,就连去银行排队办业务、去医院挂号候诊这种大人都觉得枯燥的事儿,或者我自己外出务工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我也总带着她,只要给她带着书、纸笔或者玩具,她就可以很好的陪同和等待,很多时候她就在观察,由此我们也是从小就有很多现实的话题可以聊!
不为别的,就想让她用自己的眼睛看看真实的世界是如何在运作的!
而我所谓的"大撒把",也不是突然的撒手,而是把生活变成课堂,让娃在一次次实战里长出生活的能力。
01
6 岁画地图"救"妈妈
生活里的小游戏藏着大本事
说实话,我是出了名的 "出门就懵",但我家闺女从小就是我的 "活导航"。这本事不是天生的,是被我这路痴妈 "逼" 出来的。
秘诀特简单:从小带娃 "玩地图"。
娃 4 岁时,我们就开始玩拼贴线路的游戏了:用贴纸画从家到幼儿园的路,说说 "先过红绿灯,再左转看到超市",不知不觉就把方向、路线这些概念刻进心里。
因为我路痴,娃打小跟着我四处迷路也是"深受其害"。
以至于她 6 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很大的火锅店吃饭,我去上厕所之前,她愣是给我画了一张地图,生怕我找不回来!
上学后,尤其是会认字以后,我们就开始在真实的生活中练习!这个小纸条线索闯关游戏当年推荐给了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
通过小纸条上的任务,把一条出行路线拆解成三四个部分,让娃自己找线路,乘车,一步步带领我到达指定目的地(那时候她还不会用导航):
随着娃知识和经验的丰富,还可以在这个游戏的内容里插入更多的趣味环节,引入时间的安排,资金的使用等等。
关于这个游戏,常爸还专门写了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 �过节比上班还累?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次去机场接爸爸,她拿着一张百元大钞对着售票机犯怵,我走近问,她说是看到屏幕显示的是最大找零 15 块,她觉得用 100 就亏了!然后决定去窗口买!
到了娃三四年级的时候,我更"折腾"了:出门故意不带地铁卡,让她自己扫码买票;给个导航,让她自己找出口。
于是她对于在各种陌生环境中寻找引导标志、在机器上按说明操作、寻找指定目的地等操作越来越熟悉!
所以这个暑假在日本,不管是地铁票还是新干线的票,对她来说不过就是换了地方、换了个机器,虽然文字变日文、界面不一样,但她早习惯了看图标、找提示——这已经难不倒她,更吓不到她了!
02
"遇事不怕" 的底气
让娃在 "犯错" 里学会应变
上次在文章里讲了娃在日本托运行李填错信息,修改后能冷静处理又能继续呼呼大睡,这事我到现在想起来都还惊讶不已。
后来问她:"当时咋能睡得着?" 她挠挠头说:"其实没睡踏实,但醒着也没用啊,人家都下班了。你不是老说‘把精力用在能解决的事上’吗?"
这话真是我常挂嘴边的,可真遇事,我反倒没她稳。你看,我这路痴妈妈平时也不咋经事儿,但用对了方法,娃照样能扛事 —— 这方法说破了就是 "扎进真实生活里"。从日常吃喝拉撒到突发的 "鸡飞狗跳",都让她看着、试着处理。
比如,我娃很清楚:
如果突然断电了,先看室内电箱有没有跳闸,如果没有,那么室外电箱有没有跳闸,查手机缴费系统是不是余额不够了?
如果煤气灶打不着了,先看灶台下的小活动阀是不是松动了、灶眼有没有堵塞需要疏通、电池是不是需要更换以及煤气表是不是需要续费?
如果楼下反映漏水,是哪里可能出了问题?
水龙头如果突然掉了,要关哪个闸门(对,这么离谱的事情我家也发生过,差点儿水漫金山!)
……
这些日常里的 "小麻烦" 见多了、处理多了,孩子自然见怪不怪,还能举一反三。
( 娃旁观了我几乎把厨房炸飞帮我收拾之后画的画)
所以她即便在托运行李上犯了错也不慌,逛街时看到地铁寄存柜就果断存行李轻装逛,
以及在大阪退房后找到更方便存取的自助行李寄存站,我都还没看完说明,她已经咔咔整完了!其实都是她这一能力的外沿扩展!都是她实实在在的真本事啊。
看着她这股不怵头、能随机应变的劲儿,我是真放心:未来她独自在外,肯定能照顾好自己。毕竟陪着她在生活里摸爬滚打这么久,只会越来越强呀!
03
接受 "不完美"
让娃尝到 "做主" 的甜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 "我放权了,可娃不接茬",而我的经验是:放权就要真接受,家长别揪着 "对错" 不放。
比如说好了让娃决定晚餐吃啥,就别在他说 "吃肯德基" 时泼冷水:"那玩意儿不健康",就算他选的餐厅踩了坑,咱也笑着吃完,客观说句 "这家确实一般,下次咱们换家试试"—— 毕竟咱自己选餐厅也有翻车的时候,别让娃觉得 "选错了就是做错了",这点太重要了。
让娃带路走岔了路,别急着指出来,绕点远路怕啥?就跟着他走,不埋怨。他要是问 "妈妈咱是不是走错了",咱就给建议但不替他拿主意。这样一来,娃在享受 "我做主" 的同时,自然会慢慢体会到 "自己决定" 背后的责任和份量。
( 一次娃用导航带路结果没有调整步行还是驾车方式致使我们明明过个马路就能到,最后多走了得有 10 倍的路,后来发现的时候笑疯了,这事真的记了好多年!)
(娃画得让我哭笑不得的画)
更珍贵的是,就算做了主没拿到好结果,却能自己扛住、解决问题,甚至在乱子里找到乐子 —— 这种时候,孩子心里肯定会偷偷想 "我可太 NB 了"!
这种从真实经历里长出来的底气和自信,才是孩子未来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啊!
(对自己超级满意的小孩儿!)
尤其现在应试教育总讲 "高分""标答",在非对即错的评价体系外,让孩子从日常小事里按自己心意做决定,其实是在告诉他们:生活不止 "对错" 这一种答案,幸福和快乐更没有标准答案。
通往目标的路本来就不止一条:有人爱抄近路的便捷,有人喜欢按导航的安稳,有人就爱走远路看不一样的风景。这有啥优劣对错?我觉得都值得试试。
(嗯,你猜对了,这张也是娃的画)
我想,就是我为什么敢,以及,孩子为什么愿意的原因吧!
如果非说养育有什么捷径,大概就是相信孩子:相信他们能在试错里长大,相信他们能在被需要时长出翅膀——"你敢放手,娃就敢给你惊喜。"
重
磅
预
告
1
END
在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